二零二五年上头,漫威把资深角色《神奇四侠》请回影院,北美那边得到“翻拍标杆”的夸奖,可咱们这边的人却意见纷纷。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?咱们接着仔细琢磨。
影片背景与情怀差异
《神奇四侠》是在冷战背景下的美国诞生的,那时美苏正在进行激烈的太空竞赛,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。故事中,四位主角因受到宇宙辐射而拥有了超能力,这象征着战后美国婴儿潮一代对太空探索的向往和英雄主义情怀。对于美国五十至六十岁的观众来说,他们对这个IP怀有深厚的感情,因为他们在小时候就通过麦片盒和动画片接触到了它。而国内观众认识较晚,多数借助21世纪初不成功的影视作品了解,缺少情感上的认同。
北美观众宽容期待
北美观众对《神奇四侠》很了解,并且感情很深,因此对这部制作水准比较高的重启版心存理解和期待。他们愿意看到这个包含着他们童年回忆的IP以新的样子回到银幕上。就算电影存在缺点,他们也因为感情而选择原谅,盼望看到这个经典IP能够有更出色的进步。
国内观众评价不佳
国内观众却指责《神奇四侠》显得很稚嫩,还认为它降低了观众的智力水平,甚至把它比作家庭生活短剧。这与影片的适合全家观看的设定有关。适合全家观看的定位本应受到欢迎,但国内观众对此并不认同。可能是因为之前几部基于这个IP改编的电影都不成功,导致国内观众对这个IP没什么好感,因此对这部重启版也更加苛刻。
叙事两大硬伤
这部作品的叙述存在两个明显缺点。首先,角色形象过于单一,企图在两个小时里展现四位主角的经历,但人物变得刻板,缺少转变过程,观众不容易产生共鸣。比如,那个“住在高塔里的一家人”的情节,角色完全没有发展变化。电车难题的构思存在缺陷,后半部分将矛盾设定为民众与家庭的抉择,处理方式过于粗糙,那个强大的敌人被轻易打败,最后阶段变成了无效情节。
美学加分有限
电影的复古未来主义风格是个难得的优点,它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视觉呈现,被称作“复古未来感的视觉享受”。不过,这种风格没能很好地配合故事发展,变成了“表面的装饰”。虽然画面吸引人,但情节表达不佳,观众还是不满意,不太愿意认可整部电影的品质。
失败深层原因
电影不成功,与知识产权管理上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关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漫威将角色版权分散给了多家企业,导致改编权也各自为政。漫画《神奇四侠》的“内战”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,但电影版本未能充分展现这一特点。此外,漫威构建的庞大电影世界让观众感到厌倦,仅靠彩蛋串联的模式难以持续,使得每部电影的自主性受到损害。如果漫威希望扭转局面,就必须认真调整发展思路。
各位认为漫威该如何行动才能使《神奇四侠》这类品牌真正取得成就呢?敬请点击赞赏、转发这篇文章并发表看法!
发表评论